新消息/活動News!


德勒茲教(Deleuze)《純粹內在》書介會:精神分裂的精神分析「哲學」Introducing Deleuze's Pure Immanence: The Philosopher and "Schizophrenic Psychoanalysis"

德勒茲教(Deleuze)《純粹內在》書介會:精神分裂的精神分析「哲學」Introducing Deleuze's Pure Immanence: The Philosopher and "Schizophrenic Psychoanalysis"

日期: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晚)
時間:下午 8 至 10 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張嘉榮(文化研究碩士、哲學碩士)
主持:唐健、曾浩年
主辦:齊澤克學會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com/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查詢:t o T o n g 3 3 @ G m a i l . c o m

作為真正手執世界學術牛耳的高等師範學院(ENS)前哲學院院長,巴廸烏(Badiou)幾乎視德勒茲為唯一能夠與之匹敵的哲學家。德勒茲不但精通精神分析,甚至比拉康更清楚拉康、「比科耶夫更瞭解黑格爾」;德勒茲十分清楚主體和「結構幻覺」關係密切,他對哲學、文學、電影的詮釋釋比作者本人更徹底--他筆下的《福柯》甚至比福柯更福柯(Foucauldian)--曾在巴迪烏的老師依波利特(Hyppolite)座下聽課的德勒茲,拼盡全力企圖抵抗(源自能指效果的現代)主體,並藉回歸作為純粹內在(pure immanence)的生命本身來反抗一切從康德以來的超驗性(transcendentality),帶領人類回到成為精神分裂式的存有──「德勒茲教你做精神病分裂者」。



「第二個康德」米勒蘇(Meillasoux) 淺介巴迪烏哲學的兩個基本概念 - 歷史與事件



「...《存在與事件》和《世界的理則》。它們的哲學系統非常複雜,但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概念「歷史」和「事件」去把它帶入視野」 -- Meillassoux


日期:2012年8月4日(周六下午)
時間:下午 3 至 5 時
地點:旺角廣東道925號5樓(登打士街交界處附近、樓下有”太陽能"招牌)

主講:曾浩年

主持:唐健

主辦:齊澤克學會

查詢:t o T o n g 3 3 @ G m a i l . c o m


備注:

假如時間容許,我們也會延續上一次講座的的課題《倫理重構:巴迪烏「單挑」主流倫理學--《倫理學:理解邪惡》好書推介會》(BADIOU'S ETHICS: CHALLENGING THE MAINSTREAM IDEAS)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500657903283579/


下載:電子版《巴迪烏的"歷史"與"事件"》(History and Event in Alain Badiou)

http://parrhesiajournal.org/parrhesia12/parrhesia12_meillassoux.pdf

--------

「第二個康德」米勒蘇(Meillasoux) 淺介巴迪烏哲學的兩個基本概念:歷史與事件

巴迪烏哲學的核心 - 歷史與事件

「...《存在與事件》和《世界的理則》。它們的哲學系統非常複雜,但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概念"歷史"和"事件"去把它帶入視野」 -- Meillassoux

很多人在巴迪烏巨大的哲學系統前不得其門而入,哲學界也缺少入門性的介紹.然而,通過巴迪烏的入室弟子米勒蘇Meillassoux--這位「思辨實在論」的創立人近年被期許為「可能是第二個康德」--的一篇短文《巴迪烏的"歷史"與"事件"》(History and Event in Alain Badiou),我們得到一個深入淺出地穿透巴迪烏哲學核心的機會---例如詳細解析「永恆真理在歷史中的開展」、「事件作為真理的可能性」等深奧概念,以及它們是如何在我們的現實中發揮巨大作用。

Meillassoux這篇短文實際上是兩本巨著《存在與事件》("Being and Event")和《世界的理則》(Logics of Worlds")的入門式導論。

雖然單單閱讀這篇文章不足讓讀者全面了解巴迪烏哲學,但卻是極佳的入門。即使你讀過巴迪烏原典,Meillassoux的簡潔、流暢的行文風格也一定會心曠神怡、茅塞頓開!



《倫理重構:巴迪烏「單挑」主流倫理學--《倫理學:理解邪惡》好書推介會》(BADIOU'S ETHICS: CHALLENGING THE MAINSTREAM IDEAS)



巴迪烏《倫理學:理解邪惡》Ethics: An Understanding of Evil


日期:2012年7月21日(周六下午)
時間:晚上 4 時至6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曾浩年
主持:唐健
主辦:齊澤克學會
查詢:t o T o n g 3 3 @ G m a i l . c o m

在這個人人談論價值卻否定真正價值、談論意義卻充滿虛無、談論科學知識卻忽視真理的犬儒時代,勇敢地重新舉起不朽(the Immortal)和真理(Truth)作為人類之所以為人(Man)的內在本質和最終目的。《倫理學》是巴迪烏兩本哲學巨著--《存在與事件》和其下卷《世界的邏輯》*之間的一個連接,由《存在與事件》對本體論的研究『迫入』("forcing into")《世界的邏輯》對主體存在的研究。

*(《Being and Event》 《 Logics of Worlds》)


什麼是價值?什麼是道德的行動?

現代社會的科技發展和人倫關係的改變,各種倫理學和價值理論的討論-例如安樂死,生物技術,人類發展和自然平衡等等議題-成為現今的主流討論。但是在這一大埋討論和研究中,價值不見得被重構起來,反而對價值存在的否定,後現代式的多元文化主義(大家都對,大家的價值都平等,一切都有價值,即是”一切都沒價值”!)的興盛。

現代的一大埋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神學家討論圍住的這埋所謂”有價值的””指導人類”的議題,其實都是虛無主義!正正是這堆對所謂價值的討論,消滅了真正價值的存在!

巴迪烏激進地否定一切對倫理學的化約、否定當代的倫理學傾向:生物科技倫理(Bio-ethic)、文化多元主義、人道主義等等,巴迪烏稱之為『倫理學的意識形態』(Ethical ideology)的倫理理論和傾向。本書最激進的地方為從根本層面否定人權是倫理學基礎這個當代的主流理念。巴迪烏論證:任何否認不朽或以『會死的存在』(being-toward- Death)作為基礎的倫理學,最後都是虛無主義(Nihilism)

巴迪烏要說的是,真理存在。

巴迪烏只承認一種倫理學-- 對真理的忠誠 (Fidelity to the Truth**作為必定普世的、普遍於主體所在之情況的真理)。通過這條道路,人類才能成為(或實現realize)真正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和作為人(Man)進入不朽**

人的本質就是不朽-"進入不朽"不是成為偉人,只不過是”成為真正的人”而已-這也與孔孟之天人爵論異曲同工。

任何使人逃避或否認[自身]不朽性的倫理學,都不可能是真實的倫理學。

可以用一句話彰顯巴迪烏的倫理學,『走下去!』" "Keep Going!"。人必須作為鬥士(Militant)和真理的敵人作戰(以實現主體性和面對自身的不朽性)

**所謂不朽,最基本就是以一個「自由人類」的身份行動,然而現代尤其是當代的”時代特徵”就是「逃避自由」,而不是《等待果陀》那種「I can't go on, I must go on!」或Zizek的「I must, because I can!"


參考:

<阿藍.巴迪烏的倫理重構--《倫理學》書介及讀後感>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hk/2012_06_01_archive.html



本雅明”觸目驚心”之作:《歷史哲學論綱》討論會 Forum on Benjamin's 'psychotic' "Thesis on Philosophy of History"



日期:2012年6月30日(六)
時間:下午3至5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張嘉榮(哲學碩士)
主持:陳顯龍(哲學系學生)
主辦:齊澤克學會
查詢:t o T o n g 33@Gmail.com

一個天才在解說何謂「歷史」,完全打破一般常識性的歷史概念*,卻也是大部份 “班粉” 極想忘記的一 ”Psycho之作”!

毫無疑問,班雅明把握歷史(性)的能力遠超一般的歷史學家,甚至遠超科耶夫、布羅代爾,他的”歷史主義”(Historicism) 是馬克思和黑格爾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完美的呈現!

*這篇短文最初的名字是《論歷史概念》

** 希治闊/希區柯克的 PYSCHO 譯名《觸目驚心》


<德里達作為黑格爾的讀者>七頁紙讀書會 The Seven-page Reader's Club of "Derrida as Hegel's Reader" in For They Know Not What They Do by S. Zizek


日期: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晚上)
時間:晚上 8 時至10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曾浩年
主持:唐健
主辦:齊澤克學會
查詢:t o T o n g 33@Gmail.com


這個書會透過閱讀Zizek<德里達作為黑格爾的讀者>這一精彩的 ”極短篇”,以最深刻但又最淺白、清晰的文字,直指當代勢力最龐大的思想家德里達的解構學(deconstruction)中的基礎概念、揭示它(在思想中的)運動過程、繼而分析其盲點和盲點的起因。

齊澤克在此短篇中分析了德里達解構主義對黑格爾辨証法的傳統式閱讀 - 解構主義者自居為解放者,強調差異和多元性,並以傳統式閱讀為據攻擊黑格爾哲學作為消除所有對立矛盾和差異的封閉系統。這種對黑格爾的(誤)讀忽視了黑格爾哲學中最核心的"與否定一起停留"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 黑格爾哲學最終并不是要 "消除"矛盾,重新達到同一性 (Identity,後現代最討厭的東西),而是要肯定同一性作為不可能,而且比起解構主義盲目地在否定性中流動,黑格爾進一步要求把矛盾 "原原本本地保留下來" - "與否定一起停留"


*這個活動是 「《精神現象學》的內核」系列的第五個環節。


參考: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225720587542425/



舊日活動回顧:   

http://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events?ref=hl&key=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