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為什麼奧巴馬不單是一個『人性化的布殊』?
by Slavoj Zizek
Translated by 翻譯:Lai Chun Fu Barco, Joseph(齊澤克學會 Zizkek Society)
聯繫我們 Contact us:
Email = KantHegelZizek@Gmail.com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豆瓣 Douban: http://www.douban.com/group/334176/
Google+ = Kanthegel Zizek
備註:原文作者齊澤克在《衛報》所登文章,齊澤克學會(http://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會定期從歐洲研究院(EGS)的翻譯名單中抽出對香港社會有重大含義的文章翻譯,EGS翻譯團隊致力將歐陸當代思想翻譯到所有主要語言;本文譯者:Lai Chun Fu Barco, Joseph (CUHK 13', Philosophy)
奧巴馬是如何成功連任?
哲學家梅尼(Jean-Claude Milner)最近提出一個新的階級概念「維穩階級」:它們不是以往的當權階級,而是所有執著既有社會、經濟、和政治的連續性秩序的一群人。他們在面臨「改變」的時候,只希望通過「改變」來維持「不變」。
今天,已發展國家中的選舉任務就是贏取維穩階級的支持,而奧巴馬的成功正正是因為他沒有被認為是「激進改革者」;這贏取了維穩階級的信任,繼而贏取了選舉。大多數的選民,因為推卻共和黨市場和原教旨主義者所擁護的極端改革方案,所以支持奧巴馬。
但長遠而言,這足夠嗎?在他的《「文化」的定義的芻議》之中,英國的偉大保守詩人T. S. 艾略特寫到,當我們只能在「異端」和「非教徒」之間二擇其一,要令宗教存活的唯一方法就要脫離[教會]這條腐屍,離開建制、成立獨立派系。西方社會現正渴求出現一個這樣的方法帶領我們擺脫眼前害人的危機:而奧巴馬明顯沒有完成這個使命。大多數人對奧巴馬政權之所以失望正正就是因為他選舉口號中的「希望」結果只證明了建制在溫和的改變下得以延續。
星期日, 11月 25, 2012
星期日, 10月 28, 2012
《變態電影指南》(新譯中文字幕版[加註解]) 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 (High-quality Chinese Subtitle)
本會正式推出:《變態電影指南》新譯中文字幕版(加註解),誠邀以前看不明白的朋友重看:
《變態電影指南》(高質中文字幕版[繁體]/齊澤克學會製作)
《变态电影指南》(高质中文字幕版[简体]/齐泽克学会制作)
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High-quality Chinese Subtitle by Zizek Society)
翻譯:唐健(Tong Kin)
字幕製作:陳祖光(Lockson Chan)
2012 Creative Commons 創意版權(中文字幕)
這個無償中文字幕來自熟悉拉康和齊澤克的唐健(齊澤克《論暴力》一書的主譯),準確度應該高於現存的其他《變態電影指南》中譯版本,然而在有限人手和時間的情況下,樣式和編輯上不乏粗糙或不一致之處,敬請諒解。 歡迎指正錯漏: KantHegelZizek@Gmail.com
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豆瓣:www.douban.com/group/334176
電郵:KantHegelZizek@Gmail.com
《變態電影指南》(高質中文字幕版[繁體]/齊澤克學會製作)
《变态电影指南》(高质中文字幕版[简体]/齐泽克学会制作)
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High-quality Chinese Subtitle by Zizek Society)
翻譯:唐健(Tong Kin)
字幕製作:陳祖光(Lockson Chan)
2012 Creative Commons 創意版權(中文字幕)
這個無償中文字幕來自熟悉拉康和齊澤克的唐健(齊澤克《論暴力》一書的主譯),準確度應該高於現存的其他《變態電影指南》中譯版本,然而在有限人手和時間的情況下,樣式和編輯上不乏粗糙或不一致之處,敬請諒解。 歡迎指正錯漏: KantHegelZizek@Gmail.com
Facebook專頁: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豆瓣:www.douban.com/group/334176
電郵:KantHegelZizek@Gmail.com
星期二, 10月 09, 2012
齊澤克《危險地夢想的一年》(節譯/初稿) "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 by Slavoj Zizek
《危險地夢想的一年》(節譯 /初稿)
"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 by Slavoj Zizek (齊澤克)
**備註:(1)本文為齊澤克剛面世新書"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的節譯
翻譯:張超
編輯: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2012年我們又身處何處?2011年堪稱「危險地夢想的一年」,激進解放主義政治在全球各地復蘇。一年之後的現在,每一天都更進一步證明,這場覺醒是多麼地脆弱與反復無常,它的每個側面都亮起了警示自身精疲力盡的紅燈:阿拉伯之春的激情深陷妥協與原教旨主義泥沼;占領華爾街運動也失去活力,以至於借着「理性狡計」的外衣,不得已將那些在祖高蒂公園(Zuchotti Park)和其他地點清理運動抗議分子的警察,當成偽裝下的救星(以期待早日結束),來掩飾着普遍存在的朝氣全無。世界各地的情形也都如此:尼泊爾的毛主義分子似乎也被反動保皇力量利用政治陰謀挫敗;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實踐運動越來越退步成為在國家元首帶領下的民粹主義……在這令人沮喪的時刻,當夢想似乎要消逝,我們又將怎麼辦?我們的唯一選擇是否只有「對崇高的熱烈時刻的懷舊自戀式回憶」或「對為何真正嘗試改變情況必然失敗的犬儒現實主義解說」?
首先要聲明這種背地裡的不滿仍舊嚴峻:憤怒正在累積,新一輪的起義將緊隨其後。2012之春離奇又超乎常理的相對平靜在背地裡的緊張對立持續升溫之下日益千瘡百孔,宣告着新一輪的爆發。使情況凶兆重重的是那種全面彌漫的封堵感覺:明確的出路渺茫,精英階層已經很明顯地失去了統治能力。使現狀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民主制度的失敗成了眾人皆知的事實:相同的挫折感在希臘和西班牙大選之後依舊存在。我們應當如何解讀這種憤怒的信號呢?在「拱廊計劃」(Arcades Project)中,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引用了法國歷史學家安德烈‧蒙格龍(André Monglond)的話說:「過去的時代在文學文本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像,就好比光線在感光平面/底片上印刻出來的影像一樣。只有未來單獨擁有特效顯影劑來精確重現這些影像。」[1]諸如占領華爾街,阿拉伯之春,在希臘和西班牙爆發的遊行示威等等運動,都是只有在未來才能解讀的表象。換句話來說,我們應該放棄通常歷史學家使用的通過背景環境和起源來解讀一個事件的做法,激進解放運動的爆發是不能這樣解讀的:與其把這些激進解放運動視為過去到現在的延續,我們倒是應該從未來的角度審視它們,就是說我們應該將其解讀為未來烏托邦零星的、扭曲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隻言片語,雖然現在這個烏托邦依舊以一種潛在力量的形式沉睡於當下。根據德勒玆(Deleuze)觀點──用普魯斯特(Proust)的話說──「人和事物在時間長河中的地位(重要性)是不能用他們在空間上的出現地點來衡量的」[2]:「臭名昭著的瑪德琳蛋糕」(the notorious madeleine)當下出現在這裡,卻和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無關。[3]同樣的,一個人應學會辨識的藝術,站在參與者的主觀角度,辨識出當下空間中的元素,這些元素當下出現在這裡,從時間上看卻屬於一個被解放了的未來,一個共產主義的未來。
"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 by Slavoj Zizek (齊澤克)
**備註:(1)本文為齊澤克剛面世新書"The Year of Dreaming Dangerously"的節譯
翻譯:張超
編輯: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Contact us:
Email = KantHegelZizek@Gmail.com
面書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豆瓣Douban: http://www.douban.com/group/334176/
Google+ = Kanthegel Zizek
Keyword關鍵詞: Zizek, Occupy Wall Street, Badiou, Event, Middle East, uprising, revolution
首先要聲明這種背地裡的不滿仍舊嚴峻:憤怒正在累積,新一輪的起義將緊隨其後。2012之春離奇又超乎常理的相對平靜在背地裡的緊張對立持續升溫之下日益千瘡百孔,宣告着新一輪的爆發。使情況凶兆重重的是那種全面彌漫的封堵感覺:明確的出路渺茫,精英階層已經很明顯地失去了統治能力。使現狀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民主制度的失敗成了眾人皆知的事實:相同的挫折感在希臘和西班牙大選之後依舊存在。我們應當如何解讀這種憤怒的信號呢?在「拱廊計劃」(Arcades Project)中,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引用了法國歷史學家安德烈‧蒙格龍(André Monglond)的話說:「過去的時代在文學文本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像,就好比光線在感光平面/底片上印刻出來的影像一樣。只有未來單獨擁有特效顯影劑來精確重現這些影像。」[1]諸如占領華爾街,阿拉伯之春,在希臘和西班牙爆發的遊行示威等等運動,都是只有在未來才能解讀的表象。換句話來說,我們應該放棄通常歷史學家使用的通過背景環境和起源來解讀一個事件的做法,激進解放運動的爆發是不能這樣解讀的:與其把這些激進解放運動視為過去到現在的延續,我們倒是應該從未來的角度審視它們,就是說我們應該將其解讀為未來烏托邦零星的、扭曲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隻言片語,雖然現在這個烏托邦依舊以一種潛在力量的形式沉睡於當下。根據德勒玆(Deleuze)觀點──用普魯斯特(Proust)的話說──「人和事物在時間長河中的地位(重要性)是不能用他們在空間上的出現地點來衡量的」[2]:「臭名昭著的瑪德琳蛋糕」(the notorious madeleine)當下出現在這裡,卻和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無關。[3]同樣的,一個人應學會辨識的藝術,站在參與者的主觀角度,辨識出當下空間中的元素,這些元素當下出現在這裡,從時間上看卻屬於一個被解放了的未來,一個共產主義的未來。
星期五, 10月 05, 2012
齊澤克《洪席耶的教學》 "The Lesson of Ranciere" by Slavoj Žižek
齊澤克《洪席耶的教學》
"The Lesson of Ranciere" by Slavoj Žižek
出處:洪席耶(Jacque Ranciere)的《美學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後記
譯者:張嘉榮(齊澤克學會)
謝林(F.W.J. Schelling)的陳述:「開端就是那個以其開始的東西的否定」(“the beginning is the negation of that which begins with it”)與洪席耶的路線完美地吻合,洪席耶作為一個阿圖塞主義者,他首次出現於在60年代中期的哲學圈中,從1965年起,他是其中一個(和巴利巴爾 (Etienne Balibar)、馬舍萊(Pierre Macherey)以及埃斯塔布雷(Roger Establet)一起)寫成開創性讀本《讀論資本》的人,該書連同阿圖塞的《保衛馬克思》(Pour Marx) 定義了「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領域。然而,人們不用等待洪席耶的(那平地一聲雷地震撼阿圖塞學術圈的)個人著作太久,他便出版了《阿圖塞的教學》(La Lecon d'Althusser)──一本對阿圖塞結構主義式馬克思主義的[阿圖塞嚴格地對科學理論和意識形態所作的區分,以及對任何自發的(被譴責為一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形式)群眾運動的不信任]驚人的批判式考察。為對抗這種理論家式的精英主義(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即那種對科學知識領域和意識形態(誤)認同──一般大眾沉淪於其中──之間的鴻溝的堅持;同時也為了對抗這種立場──即容許理論家去「為」群眾「說話」以及知道關於他們的真相,洪席耶一次又一次傾力去闡述那些政治主體化過程的──在其中被排斥者(「低下階層」)提出他們為自己發聲的要求,導致一種對社會空間的全體觀點的改變,因此那些被排斥者的要求在其中擁有一種合法位置──魔法的、暴力詩意式時刻的輪廓。
"The Lesson of Ranciere" by Slavoj Žižek
出處:洪席耶(Jacque Ranciere)的《美學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後記
譯者:張嘉榮(齊澤克學會)
謝林(F.W.J. Schelling)的陳述:「開端就是那個以其開始的東西的否定」(“the beginning is the negation of that which begins with it”)與洪席耶的路線完美地吻合,洪席耶作為一個阿圖塞主義者,他首次出現於在60年代中期的哲學圈中,從1965年起,他是其中一個(和巴利巴爾 (Etienne Balibar)、馬舍萊(Pierre Macherey)以及埃斯塔布雷(Roger Establet)一起)寫成開創性讀本《讀論資本》的人,該書連同阿圖塞的《保衛馬克思》(Pour Marx) 定義了「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領域。然而,人們不用等待洪席耶的(那平地一聲雷地震撼阿圖塞學術圈的)個人著作太久,他便出版了《阿圖塞的教學》(La Lecon d'Althusser)──一本對阿圖塞結構主義式馬克思主義的[阿圖塞嚴格地對科學理論和意識形態所作的區分,以及對任何自發的(被譴責為一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形式)群眾運動的不信任]驚人的批判式考察。為對抗這種理論家式的精英主義(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即那種對科學知識領域和意識形態(誤)認同──一般大眾沉淪於其中──之間的鴻溝的堅持;同時也為了對抗這種立場──即容許理論家去「為」群眾「說話」以及知道關於他們的真相,洪席耶一次又一次傾力去闡述那些政治主體化過程的──在其中被排斥者(「低下階層」)提出他們為自己發聲的要求,導致一種對社會空間的全體觀點的改變,因此那些被排斥者的要求在其中擁有一種合法位置──魔法的、暴力詩意式時刻的輪廓。
星期三, 9月 19, 2012
齊澤克《不要行動,只要思考》("Don't Act. Just Think."中文版)
齊澤克《不要行動,只要思考》("Don't Act. Just Think."中文版)
齊澤克學會製作
翻譯:陳祖光
審校:唐健、黃杰
字幕製作:陳祖光
Facebook專頁: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豆瓣:http://www.douban.com/group/334176/
星期六, 8月 18, 2012
<高譚市無產階級的獨裁統治> 齊澤克論蝙蝠俠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in Gotham City | Slavoj Žižek on ‘The Dark Knight Rises’
<高譚市無產階級的獨裁統治>
齊澤克(By Slavoj Žižek)
翻譯:唐健
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小丑召喚了形式上最純粹的無政府主義、批判地強調了既存的資產階級文明的偽善,但小丑的觀點不能被翻譯成集体行動[mass action]。相反,班恩成為壓迫性[社會]系統的一個存在性威脅。/。。。/他的力量不單來自他的体格,同時來自他指揮民眾和動員民眾去達成政治目標的能力。他是先驅人物,以被壓迫者的名義展開政治鬥爭,他是那些採取行動改變[社會]結構的被壓迫者的有組織代表。系統無法容忍這種力量--它具有最大的顛覆潛能。它必須被消滅。」[註9]
「世上存在兩種『恐怖統治』,假如我們還願意記得和思考恐怖統治的話;其中一種產生於激情之中,另一種產生於無良的冷血之中。。。我們全部都因為那種較小的恐怖統治[法國大革命]--可以說是短暫的恐怖--而顫抖,然而,被斧頭斷頭的迅速死亡的恐怖,和長達一生地陷於飢餓、寒冷、侮辱、殘暴和心碎的死亡相比,哪一種更恐怖?一個城市墳場被短暫恐怖統治中的棺木填滿了,我們早已被教導不知疲倦地害怕和哀悼這種[短暫]恐怖;但是,即使整個法國那麼大的土地也擠不下那種較古老和真正的恐怖統治下的棺材--那種難以言喻的苦難和極大的恐怖,我們從未被教育去觀看[taught to see]它的浩瀚或對它感到憐憫。」 --馬克吐溫
齊澤克(By Slavoj Žižek)
翻譯:唐健
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小丑召喚了形式上最純粹的無政府主義、批判地強調了既存的資產階級文明的偽善,但小丑的觀點不能被翻譯成集体行動[mass action]。相反,班恩成為壓迫性[社會]系統的一個存在性威脅。/。。。/他的力量不單來自他的体格,同時來自他指揮民眾和動員民眾去達成政治目標的能力。他是先驅人物,以被壓迫者的名義展開政治鬥爭,他是那些採取行動改變[社會]結構的被壓迫者的有組織代表。系統無法容忍這種力量--它具有最大的顛覆潛能。它必須被消滅。」[註9]
「世上存在兩種『恐怖統治』,假如我們還願意記得和思考恐怖統治的話;其中一種產生於激情之中,另一種產生於無良的冷血之中。。。我們全部都因為那種較小的恐怖統治[法國大革命]--可以說是短暫的恐怖--而顫抖,然而,被斧頭斷頭的迅速死亡的恐怖,和長達一生地陷於飢餓、寒冷、侮辱、殘暴和心碎的死亡相比,哪一種更恐怖?一個城市墳場被短暫恐怖統治中的棺木填滿了,我們早已被教導不知疲倦地害怕和哀悼這種[短暫]恐怖;但是,即使整個法國那麼大的土地也擠不下那種較古老和真正的恐怖統治下的棺材--那種難以言喻的苦難和極大的恐怖,我們從未被教育去觀看[taught to see]它的浩瀚或對它感到憐憫。」 --馬克吐溫
星期五, 8月 17, 2012
《無身體器官》導言《Organs Without Bodies》 Introduction
齊澤克《無身體器官》導言
Zizek《Organs Without Bodies》 Int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Deleuze's 《Body without Organs》回應德勒茲《無器官身体》)
譯者:張嘉榮
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導言 : 一種觸碰(Encounter),而非對話(Dialogue)
眾所周知,德勒茲對辯論十分反感----- 有一次他寫道,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坐在一間咖啡廳裡,當他聽到有人說 “讓我們對這個觀點進行小小的辯論!”時,他立刻跳起並盡快離去。他曾經能夠引用哲學的整個歷史來作為他這態度的証明。而寫對話錄的柏拉圖(首個真正形上學家)大概是在哲學的歷史中最大的諷刺,因為他的對話錄從未涉及一種論證的對稱交換。在早期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佔據了 那個“知道其什麼也不知道”的位置,並且從其中他動搖了他的同道人所預定的知識;在晚期的對話錄中,這主角進行一切講話在於當其同道人的貢獻被限制於如 “就是如此!”、“憑藉宙斯,你是對的!”等等這些突如其來的驚嘆。同時,人們應該完全認同和承擔這個事實而非哀悼它。正如巴廸歐所言,哲學是固有地公理式的,即一種對基礎洞見的結果式(按:這個字乃哲學技術用字,有必然性之意義)疏解。因此之故,所有在哲學史中偉大的 “對話綠”正正是對大量個案的誤解:亞里斯多德誤解柏拉圖、黑格尔誤解康德和謝林、馬克思誤解黑格尔、尼采誤解基督、海德格誤解黑格尔…正正當一個哲學家施加一種至關重要的影響力於另一個哲學家身上,這種影響力毫無例外地建基於一種生產性誤讀----難道整個分析哲學不正正是從誤讀早期維根斯坦而出現?
Zizek《Organs Without Bodies》 Introduction (In response to Deleuze's 《Body without Organs》回應德勒茲《無器官身体》)
譯者:張嘉榮
齊澤克學會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導言 : 一種觸碰(Encounter),而非對話(Dialogue)
眾所周知,德勒茲對辯論十分反感----- 有一次他寫道,有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坐在一間咖啡廳裡,當他聽到有人說 “讓我們對這個觀點進行小小的辯論!”時,他立刻跳起並盡快離去。他曾經能夠引用哲學的整個歷史來作為他這態度的証明。而寫對話錄的柏拉圖(首個真正形上學家)大概是在哲學的歷史中最大的諷刺,因為他的對話錄從未涉及一種論證的對稱交換。在早期的對話錄中,蘇格拉底佔據了 那個“知道其什麼也不知道”的位置,並且從其中他動搖了他的同道人所預定的知識;在晚期的對話錄中,這主角進行一切講話在於當其同道人的貢獻被限制於如 “就是如此!”、“憑藉宙斯,你是對的!”等等這些突如其來的驚嘆。同時,人們應該完全認同和承擔這個事實而非哀悼它。正如巴廸歐所言,哲學是固有地公理式的,即一種對基礎洞見的結果式(按:這個字乃哲學技術用字,有必然性之意義)疏解。因此之故,所有在哲學史中偉大的 “對話綠”正正是對大量個案的誤解:亞里斯多德誤解柏拉圖、黑格尔誤解康德和謝林、馬克思誤解黑格尔、尼采誤解基督、海德格誤解黑格尔…正正當一個哲學家施加一種至關重要的影響力於另一個哲學家身上,這種影響力毫無例外地建基於一種生產性誤讀----難道整個分析哲學不正正是從誤讀早期維根斯坦而出現?
星期二, 7月 10, 2012
《土著的回歸》:齊澤克論"阿凡達", "Return of the natives" Zizek On Avatar
《土著的回歸》:齊澤克論"阿凡達",
"Return of the natives" Zizek On Avatar
「詭異地,當《阿凡達》橫掃全球票房時(上映不足三週已大收十億美元),一個擁有相同情節的故事也正在現實中上演。內東加里亞空達(Dongria Kondh)族人居住的印度奧里薩邦的南部山區,被賣了給一家採礦公司。該公司計劃開採當地藏量豐富的鐵鋁氧石(bauxite)(礦藏估計至少值四萬億美元)。此計劃激起了內東加里亞空達族人的強烈反抗,一場毛派納薩爾派分子(Naxalite)的武裝叛亂因而爆發。」
「《阿凡達》忠於傳統的情侶生產公式... 一系列殘暴的種族主義母題:即使一個下身殘廢被地球遺棄的人,已經有足夠能力奪取美麗原住民公主的芳心、並協助土著贏得關鍵一仗。電影教導我們,原住民只有一個選擇,要麼被人類拯救,要麼被人類殲滅。換言之,原住民若不想成為帝國主義現實的受害者,就得飾演白人幻想中的既定角色。」
---------
"Return of the natives" Zizek On Avatar
「詭異地,當《阿凡達》橫掃全球票房時(上映不足三週已大收十億美元),一個擁有相同情節的故事也正在現實中上演。內東加里亞空達(Dongria Kondh)族人居住的印度奧里薩邦的南部山區,被賣了給一家採礦公司。該公司計劃開採當地藏量豐富的鐵鋁氧石(bauxite)(礦藏估計至少值四萬億美元)。此計劃激起了內東加里亞空達族人的強烈反抗,一場毛派納薩爾派分子(Naxalite)的武裝叛亂因而爆發。」
「《阿凡達》忠於傳統的情侶生產公式... 一系列殘暴的種族主義母題:即使一個下身殘廢被地球遺棄的人,已經有足夠能力奪取美麗原住民公主的芳心、並協助土著贏得關鍵一仗。電影教導我們,原住民只有一個選擇,要麼被人類拯救,要麼被人類殲滅。換言之,原住民若不想成為帝國主義現實的受害者,就得飾演白人幻想中的既定角色。」
---------
星期六, 7月 07, 2012
何謂公共理性?康德 VS 羅蒂 (What is "Public Reason" ? Kant VS Rorty) by Zizek
何謂公共理性?(康德 VS 羅蒂)**
**請跳去下面第143頁
**請跳去下面第143頁
齊澤克《論暴力》第五章(Zizek, Violence, Chapter 5)
中譯:唐健、張嘉榮(齊澤克學會 ZizekSociety.Blogspot.com)
電郵:KantHegelZizek@gmail.com
<寬容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類別>
政治的文化化(Culturalisation of Politics)
為何今天這麼多問題被視為寬容的問題,而不是不平等、剝削或不義的問題?為何是寬容而不是解放、政治鬥爭甚至武裝鬥爭成為了建議中/被推薦的解藥?自由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者的基本意識形態中藏有這問題的直接答案:『政治的文化化』. 政治區隔------被政治不平等或經濟剝削制約的區隔-----被歸化和中和為 『文化』區別,換句話說,變成一些被假定、一些無法克服的不同的 "生活方式". 而你只能『容忍』這些東西. 這狀態要求我們作出反應-----一個可以借用班雅明所提供的術語總括的反應: 從政治的文化化到文化的政治化. 這種直接文化化的起因是諸如福利國家或各種社會主義計劃等政治解决方案的撤退和失敗. 寬容是它們的後政治代用品. (註1)
星期五, 7月 06, 2012
反駁陳景輝的「合作理性」:黑箱中的位移、希特拉的真正敵人/主人、概念誤用、學術渣乾、真理性和假多元(草稿)
反駁陳景輝的「合作理性」:黑箱中的位移、希特拉的真正敵人/主人、概念誤用、學術渣乾、真理性和假多元(草稿)
Rebutting Chan King-Fai's "Cooperative Reason": False Multiplicity, Black-box Displacement, Hitler's Master, Conceptual Mistakes & Academic Jargons
文章重點:
是誰消滅了說理空間?Rebutting Chan King-Fai's "Cooperative Reason": False Multiplicity, Black-box Displacement, Hitler's Master, Conceptual Mistakes & Academic Jargons
文章重點:
「人將『沒有唯一真理』當作唯一真理,使真正『講道理』變得不可能,並壓制了『公共理性』的核心──普世性」
何謂「公共理性」?康德 vs 羅蒂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hk/2012/07/vs.htm
這就是康德在其名作「何謂啓蒙」(What is Enlightenment?)裡所講的作為「私人」對立面的「公共」‧「私人」 並非一個對立於社區紐帶的個體,而正是一個人的特定認同的社區制度性秩序。而「公共」則是一個人的理性使用的跨國普世性。[按:意思是說:私人=集體身份/認同(如韓國身份vs美國文化),公共=單一個人的理性思考!]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hk/2012/07/blog-post.html
1.混淆激進派和民粹主義、以中產意識形態貶抑基層政治風格
2.顛倒因果
3.《多年來,是誰消滅了說理空間?》是誰令公共理性萎縮?
4.「誰堅持講道理就是敵人!」
5.學術渣乾、人們對知識精英的信任
6.《圍困立法會的事件中的「唯一真理」》
7.為何分歧存在?
何謂「公共理性」?康德 vs 羅蒂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hk/2012/07/vs.htm
這就是康德在其名作「何謂啓蒙」(What is Enlightenment?)裡所講的作為「私人」對立面的「公共」‧「私人」 並非一個對立於社區紐帶的個體,而正是一個人的特定認同的社區制度性秩序。而「公共」則是一個人的理性使用的跨國普世性。[按:意思是說:私人=集體身份/認同(如韓國身份vs美國文化),公共=單一個人的理性思考!]
http://zizeksociety.blogspot.hk/2012/07/blog-post.html
1.混淆激進派和民粹主義、以中產意識形態貶抑基層政治風格
2.顛倒因果
3.《多年來,是誰消滅了說理空間?》是誰令公共理性萎縮?
4.「誰堅持講道理就是敵人!」
5.學術渣乾、人們對知識精英的信任
6.《圍困立法會的事件中的「唯一真理」》
7.為何分歧存在?
8‧位移作用這個黑箱:希特拉的真正敵人和主人
9‧不要將嬰兒也送去填海:謾罵背後的政治經濟脈絡
星期六, 6月 09, 2012
阿藍‧巴迪烏的倫理重構──《倫理學》書介及讀後感
撰文:曾浩年
齊澤克學會
ZizekSociety.blogspot.com
Facebook.com/KantHegelZizek
www.douban.com/group/334176/
ZizekSociety.org (our old site)
看畢巴迪烏的《倫理學:論對邪惡的理解》 (Ethics:An Essay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Evil),感動得五體投地。作為一個激進馬克思主義者、普世主義者,也是最堅定的反後現代主義者和聖保羅解讀者的巴迪烏,在這個人人談論價值卻否定真正價值、談論意義卻充滿虛無、談論科學知識卻忽視真理的犬儒時代,勇敢地重新舉起不朽(the Immortal)和真理(Truth)作為人類之所以為人(Man)的內在本質和最終目的。《倫理學》是巴迪烏兩本哲學巨著--《存在與事件》(Being and Event)和其下卷《世界的邏輯》(Logics of Worlds)之間的一個連接,由《存在與事件》對本體論的研究『迫入』("forcing into")《世界之邏輯》對主體存在的研究。
巴迪烏激進地否定一切對倫理學的化約、否定當代的倫理學傾向:生物科技倫理(Bio-ethic)、文化多元主義、人道主義等等,巴迪烏稱之為『倫理學的意識形態』(Ethical ideology)的倫理理論和傾向。本書最激進的地方為從根本上否定人權作為倫理學的基礎。任何否認不朽或以『會死的存在』(being-toward- Death)作為基礎的倫理學,最後都是虛無主義(Nihilism)
撰文:曾浩年
齊澤克學會
ZizekSociety.blogspot.com
Facebook.com/KantHegelZizek
www.douban.com/group/334176/
ZizekSociety.org (our old site)
看畢巴迪烏的《倫理學:論對邪惡的理解》 (Ethics:An Essay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Evil),感動得五體投地。作為一個激進馬克思主義者、普世主義者,也是最堅定的反後現代主義者和聖保羅解讀者的巴迪烏,在這個人人談論價值卻否定真正價值、談論意義卻充滿虛無、談論科學知識卻忽視真理的犬儒時代,勇敢地重新舉起不朽(the Immortal)和真理(Truth)作為人類之所以為人(Man)的內在本質和最終目的。《倫理學》是巴迪烏兩本哲學巨著--《存在與事件》(Being and Event)和其下卷《世界的邏輯》(Logics of Worlds)之間的一個連接,由《存在與事件》對本體論的研究『迫入』("forcing into")《世界之邏輯》對主體存在的研究。
巴迪烏激進地否定一切對倫理學的化約、否定當代的倫理學傾向:生物科技倫理(Bio-ethic)、文化多元主義、人道主義等等,巴迪烏稱之為『倫理學的意識形態』(Ethical ideology)的倫理理論和傾向。本書最激進的地方為從根本上否定人權作為倫理學的基礎。任何否認不朽或以『會死的存在』(being-toward- Death)作為基礎的倫理學,最後都是虛無主義(Nihilism)
星期一, 6月 04, 2012
『齊澤克《比無更少》導言中譯草稿』
Slavoj Zizek's LessThanNothing, Introduction(Chinese Translation Draft)
中文翻譯:唐健 (Tong, Kin) 2012/06/03 Hong Kong (t o t o n g 33@Gmail.com)
齊澤克學會:
網站ZizekSociety.blogspot.com
面書 Facebook.com/KantHegelZizek
ZizekSociety.org (our old site)
注意:
1. 本譯文採用creative commons版權,歡迎自由複製及引用,但必須注明出處.
2. 本文為中文翻譯草稿,註腳尚未完成,但會在短期內完成,希望閱讀完整註腳譯文的朋友,可隔一段時間再到訪。
3. 歡迎指正翻譯錯漏,t o t o n g 33@Gmail.com
4. 提要(一):《黑超特警組》(Man in Black )第一集其中一幕為我們提供了這本磚頭的要義──也是文化評論家齊澤克表演名為《變態家族》「楝篤笑」的要義(的另一面)──,只要惡補了這口日月精華,你大可以繼續參加在某個無人地帶舉辦的入侵秀和外星人課程、並燒掉所有所有拉康、黑格爾或馬克思的磚頭泄憤:
話說主角--探員J-- 在面試時表現一枝獨秀,輕易擊敗那些「the best of the best of the best..」。原因呢,當然就是他舉槍轟掉一位天真小女孩,理由是「一個女孩半夜三更在街上遊蕩,手上還捧著《量子力學》,極度可疑」(大意)。「半夜」代表人類水深火熱、越來越瀕於絕望甚至滅亡的處境,「天真的小女孩」象徵那些只看見外部邪惡但看不見自己所作所為的「美麗靈魂」(beautiful soul),難道那些在今天的瘋狂世界中仍堅持將政治個人化、堅持個人道德以及市場原教旨主義**的純真靈魂,不也是極度可疑嗎?──這就是笑話背後的本能:我們往往能夠在表面純真之中讀出暗藏的淫穢信息。換言之,今天早已不是《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的時代,而是「我知道..但我仍然..」的快感年代,主体早已知道《比無更少》這塊磚頭的最大秘密:「實体就是主体」以及──越J越多的淫穢和快感。
***“市場原教旨主義”的另一個版本是“市場不是萬能論”和“市場要受到人道精神約束論”,這些理論的暗藏的共同論點是“資本主義是唯一選擇”和“邪惡在我[的社會關係]之外””我和市場災難無關
-------------------------------------
星期日, 3月 11, 2012
民粹機制的定義和深淵:回應孔誥烽教授的民粹論之二
民粹機制的定義和深淵:回應孔誥烽教授的民粹論之二
撰文:唐健
先讓我們直接了當地給 「民粹」 下一個清晰的定義吧,以便真正的公共辯論能夠展開,接著我們再討論孔誥烽「民粹、法西斯與納粹的系譜」一文對民粹主義的誤解:
1. 民粹主義是一種機制、一種通過生產外部「敵人」轉移社會內部矛盾、從而讓被虛擬化的「人民」崛起的機制,它具有轉移置換、專制、法西斯傾向、意識形態神秘化、去政治化和被中產操控等特徵。因此孔誥烽和安徒的「無固定內容」、「中性」或「可左可右」(註)這些「拉克勞民粹論」的觀點──透過推展「民粹理性」的定義和分析其理論構件──被齊澤克「反對民粹誘惑」(Against the Populist Temptation)一文逐一擊破。《論民粹理性》(註)
齊澤克:反對民粹誘惑(拉克勞《論民粹理性》書評)
*來源:http://www.lacan.com/zizpopulism.htm
*黑体標記為原文所無
*有關民粹的討論,主要在此文前半部
*黑体標記為原文所無
*有關民粹的討論,主要在此文前半部
. . . . . . • Against the Populist Temptation •
. . . . . . . . . Slavoj Zizek |
The French and Dutch NO to the project of European constitution was a clear-cut case of what in the "French theory" is referred to as a floating signifier: a NO of confused, inconsistent, overdetermined meanings, a kind of container in which the defense of workers' rights coexists with racism, in which the blind reaction to a perceived threat and fear of change coexist with vague utopian hopes. We are told that the NO was really a NO to many other things: to the Anglo-Saxon neoliberalism, to Chirac and the present French government, to the influx of the immigrant workers from Poland who lower the wages of the French workers, etc.etc. The real struggle is going on now: the struggle for the meaning of this NO - who will appropriate it? Who - if anyone - will translate it into a coherent alternate political vision?
星期日, 3月 04, 2012
你說的是國家資本主義這個老母嗎?回應孔誥烽教授的謬論
唐健
齊澤克學會
1.歷史邏輯不通
著有《作為方法的中國》、《中國的公與私》等震撼社會學和漢學界的杰作,歷史學家溝口雄三其中一個重要主題是:中國人在1949年選擇共產主義是基於長久深厚的平等主義傳統,而不是單純盲從西洋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明有其內在的歷史邏輯、內在脈博和獨特的主体性追求,即使強橫的西方現代性也無法中斷其動力在(早於鴉片戰爭的)近代波瀾壯闊地展開。 這種源自中國思想(例如孔教授提及的白蓮教正義論及歷史觀)與中國思想的實体(社會)兩者之間的差距及其辨證運動的歷史動力,最終將中國思想的傳統──包括”宗法意識”──轉化為 “現代意識”及其”新內容”──共產主義新中國──並在數千年間第一次實現了「人人平等」的理想。
星期日, 1月 08, 2012
<哈維爾:逃離資本邏輯的企圖> (初譯稿)
哈維爾:逃離資本邏輯的企圖(初譯稿)
Attempts to Escape the Logic of Capitalism
斯拉沃熱‧齊澤克 Slavoj Žižek
譯者:汪怡君 Nicole Wang
審校:唐健
組織:齊澤克學會 ZizekSociety.org
參考:《哈維爾:一齣六幕政治悲劇》 作者:約翰‧基恩(John Keane)
Václav Havel: A Political Tragedy in Six Acts by John Keane
Bloomsbury, 532 pp, £25.00, September 1999, ISBN 0 7475 4458 1
原文 Attempts to Escape the Logic of Capitalism
http://www.lrb.co.uk/v21/n21/slavoj-zizek/attempts-to-escape-the-logic-of-capitalism
瓦 茨拉夫‧哈維爾的人生看起來就是一部無可比擬的成名史:一位哲人王(Philosopher-King),一位將其政治權力同(只有教宗、達賴喇嘛或是曼 德拉才擁有的)全球性道德權威結合在一起的人物。而就像每一個童話故事的結局一樣,英雄迎娶公主作為他所受一切苦難的報償,他娶了一位美麗的電影演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