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5, 2014

Zizek Supports "Umbrella Revolution" 齊澤克發聲明支持"雨傘革命" (中/English)


哲學家齊澤克給香港人打氣(請廣傳)
from Slavoj Žižek (Please SHARE): 

http://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



 

親愛的香港學生和民眾, 

我全力支持你們實現那 "不可能"的夢--普選--(失敗的)歷史不斷告訴我們一個教訓:必須而且只有堅持那些成年人視為"不可能"的事情才能成功改變現實/命運("reality"),千萬不要中他們的圈套、不要跟隨他們的遊戲規則:Be realistic, demand the impossible! (現實一點,要求實現不可能之事!)

其次,正如我對佔領華爾街的呼吁:你們的夢不應脫離生活,換言之,不應脫離你們自己每天呼吸的經濟環境--極不人道的樓價、對公共事業的瘋狂私有化或掠奪、北方[富豪]資本家的大舉入侵--,因為,一張剝除了經濟權利的選票最終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一個騙局

好了,現在你們馬上就領悟到追夢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受盡壓迫的草根民眾必將和你們手牵手地團結起來--只有當草根民眾站在你們身邊的時候,滿嘴謊言的政客和手持槍炮的權貴才真的會乖乖讓步,你們的夢想才真的會實現!

衷心祝福並總是與你們一起奮鬥的
斯拉沃熱。齊澤克 (Slavoj Zizek)



Dear Hong Kong students and people,

you have my full support in your pursuit of your "impossible" dream. History has repeatedly taught us the lesson that only by insisting what our society considers "impossible" that fate has ever been changed. And to play the adult's game of opportunistic compromises is to fail -so be REALISTIC, demand the impossible!

And remember that your dream is not only about the voting system. It concerns also your everyday life,  your economy: the inhuman property price, ruthless privatization, capitalists from the North joining your own ones. Without economic rights, without social justice and solidarity, a ballot is merely a fetish.

By now you have, I hope, realized that what's crucial in  any emancipatory movement is your solidarity with and support from the oppressed grass root people. Only when they stand by you, those equipped with guns and lies would reluctantly compromise and that's when your "impossible" dream will be more than a dream.

My utmost blessing and always with you in our emancipatory struggle, Slavoj Zizek



星期六, 3月 16, 2013

齊澤克《戀物與犬儒》Fetish and Cynic中文版/Transcript/附影評


此片中文字幕來自『 齊澤克學會 』,採用CC版權,引用必須註明出處,謝謝!

 (本會告示:第一句譯文「希望這麥克風正常」或者有誤,但由於它不影響演講內容,並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決定­不予修正,不便之處,謹此致歉! )

齊澤克《戀物與犬儒》Fetish and Cynic中文版
(Part of the Speech on the book "Living in the End Times"《活在末世》)
附《The King's Speech》、《Black Swan》影評

翻譯: 張超(Zhang, Chao)
審校: 唐健(Tong, Kin)
字幕製作: 陳祖光(Lockson Chan)

Facebook專頁: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學會網頁:http://ZizekSociety.Blogspot.com

豆瓣: http://www.douban.com/group/334176/

E-mail: Zizeksoc@Gmail.com

星期二, 2月 12, 2013

齊澤克《暴力》新書發佈會:緊貼當代政治與時事的杰作 Launching Ceremony of Zizek’s New Book, Violence(Chinese version)



齊澤克《暴力》新書發佈會:緊貼當代政治與時事的
Launching Ceremony of Zizek’s New Book, Violence(Chinese version)


如欲以成本價訂購《暴力》 (只限周四及周六於紅磡火車站AB出口交收, 數量有限) ,可聯繫 totong33@gmail.com(2天內回)


日期: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正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暴力》譯者唐健、張嘉榮
主持:陳顯龍、曾浩年
主辦:齊澤克學會 ZizekSociety.Blogspot.com
www.Facebook.com/zizeksociety


究竟「拉布」、「擲蕉」暴力,還是「生果金審查」暴力?是革命暴力,還是長年累月的大規模貧困、絕望和剝削更暴力?齊澤克為你精彩分析、大膽揭露!


《暴力》簡介:

『我們所能眼見的物理暴力往往是某種系統暴力的産物。這種系統暴力維持著我們身處其中的政治和經濟體制。爲此,人們看待暴力的方式本身就是被系統所塑造的。齊澤克診斷了人們認知並扭曲暴力現象的各種形式,試圖顛覆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主宰的那種認識暴力的圖像,並以「神的暴力」戰勝主觀暴力和系統暴力的合謀。

齊澤克以一西班牙小說薩拉馬戈的故事《看見》總結他對暴力的反思:在某個民主國家的選舉中,70%的投票是棄權票;重新投票後更糟,有80%的票棄權。政府認定有反政府的陰謀,因此開始秘密逮捕和審訊,却一無所獲。這導致政府將應對手段不斷升級,直至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炮製陰謀……最終政府自己製造出恐怖分子。然而,首都却一直繼續近乎正常地運作,民衆以無法理解的「不扺抗」和「不參與」阻擋了政府每一波攻擊。因此,「有時,甚麽都不做就是最暴力的行動。」』

詳細書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4787

星期一, 2月 11, 2013

政治不是文化:回應黃毓民並申明齊澤克的政治概念「政治的文化化」 It's Politics! NOT CULTURE: Replying Wong Yuk-Man's idea of Zizekian politics and Clarifying Zizek's concept of "Culturalisation of Politics"

政治不是文化:回應黃毓民並申明齊澤克的政治概念「政治的文化化」
It's Politics! NOT CULTURE: Replying Wong Yuk-Man's idea of Zizekian politics and Clarifying Zizek's concept of "Culturalisation of Politics"

文:唐健(齊澤克學會)Tong Kin (Zizek Society)
來源:ZizekSociety.blogspot.com
http://Facebook.com/zizekSociety
http://www.douban.com/event/17904659/




毓民在 <齊澤克的「反反鬧爆文化」>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借世界級「社運紅人」齊澤克駁斥「社運青年」,邏輯工整、筆鋒犀利,卻無意中墮入對手設定的議程──「政治的文化化」(Culturalisation of Politics)──之中。當然,作為香港政壇的稀有物種──政治家──及五區公投等真實政治行動的發起人,我相信毓民和他的政治能量不會輕易被這棵後現代毒草所困。
 
毓民在文中大量引用葉蔭聰的文章,論證齊澤克(Slavoj Zizek)反對「寬容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的去政治化傾向、承認文化差異引發政治矛盾。在輕鬆擊敗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政治(矛盾)來自文化差異、應寬容不同文化──的同時,無意中承認了對手的前設──為「政治」和「文化」劃上等號。(這是一種置換(Displacement)或替換,將原來的政治經濟問題簡化為「香港人vs大陸人」、「香港文化vs強國文化」,從而容許「地產霸權」和精英階層繼續同內地資本融合,形成更大壓迫和剝削)。對於這種「政治的文化化」,齊澤克在2012年尾推出的《暴力》中給出了清晰的答案:


為何今天這麼多問題被視為寬容的問題,而不是不平等、剝削或不正義的問題?為何是寬容而不是解放、政治鬥爭甚至武裝鬥爭成為被推薦的解藥?自由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者的基本意識形態中,藏有這問題的直接答案:「政治的文化化」。政治分野(被政治不平等或經濟剝削所制約的分野)被自然化及中和 (neutralized)為「文化」分野,換句話說,變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容忍這些東西。(齊澤克《暴力》中文版第125頁)[6]



那些號稱左翼但壓抑政治經濟分析的文化評論員」,其終極潛台詞是:文化衝突是「政治終結處」的政治 [2]。資本主義是唯一合理的選擇,因此政治只剩下通過議會疏導民怨、合理化政策和保護「本土」的任務,而文化衝突則有寬容和文化多元主義作為解藥。講到這裡,少數比較單純的社運青年或會突然慘叫一聲「咦,呢個咪就係陳雲叔叔既政綱??」[5](陳雲<導正民粹 政黨新路>)──咪就係囉,所以齊澤克和拉克勞(Laclau)等政治學者,早已意識到自由主義政治和民粹主義的連體嬰關係。當然,民粹主義和以民粹方式誘發的群眾行動間沒有清晰的界線,齊澤克也絕不會像精英階層那樣指摘阻截「水貨客」為破壞「法治」、抗議奶粉短缺為破壞「自由市場」,社會不滿/民怨的不規則爆發正好讓我們看見這些「核心價值」導致的系統暴力(嬰兒無奶喝、青年無樓住),有時甚至能創造出一個文化霸權被削弱的、模糊的反思空間。在這種時刻,我們不但需要反思,而且需要勇氣去面對真實界(the Real):不是「流血?沒問題!但要我同那些勾結內地豪客的地產商和老板階層決裂就免談」(試回想一下在2013年元旦日前夕的某些「自治運動」成員公然提出和地產霸權結盟的建議);而是,「流血?沒問題,但要先向利益階層宣戰!」。

回到葉蔭聰對齊澤克的誤讀:故事並非一群自由派在空想「沒有衝突的世界」、而在現實中這些衝突不可避免,而是:種種「文化衝突」本身是一幅屏幕、一幅掩飾背後的社會矛盾(Social antagonism)的屏幕──社會內部對抗才是真實政治的場域、真正的「激情鬥爭」的地點──這是「左」、右雙方都「不能說的秘密」。齊澤克已講得非常明白,一旦你接受了「政治的文化化」的修辭 [8],政治就被轉化為可以管理的文化衝突──身份的命名("Naming")決定了反思的切入點──從而始作俑者的政府和大財團就可置身事外。這種「政治的文化化」引發的政治困局和窒息感最終迫使民眾及其不滿轉向民粹主義。或者說,在被精英利用前,民粹本身是對文化精英炮製出來的「沒有政治的政治」和「沒有敵人的政治」的一種瘋狂回應。再一次,在這個層面,和犬儒主義相反,民粹爆發是對政治性(the political)的呼喚,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渴求變局的盲目衝動。

最後,既然引文可以出神入化,我們也不妨重覆同一個動作──在添上齊澤克式改寫癖的風味之後:

齊澤克反對這種多元文化主義,鼓吹一種誠實地面對社會矛盾的激情鬥爭與結盟(即以大眾和統治階層間的政治經濟矛盾為基礎的結盟),勸自由派知識分子不要妄圖以文化代替政治、以衝突取代(敵我)矛盾,因而一併消滅人類的情感和政治。他對自由派的寬容意識形態不以為然,認為政治正確的姿態不但沒有消滅文化矛盾,反而造成挪威屠夫布雷維克(Brevik)這類現象的爆發。民眾被壓抑的政治不滿(discontent)最終由右翼和民粹政客接收,自由主義不但利用文化政治消滅政治,更在每一次起義將臨的時刻「見好就收」(包括七一、反高鐵、反國教)──以阻止人民徹底推翻建制[9],因而距離民眾越來越遠,甚至成為民眾的敵人,民眾漸漸意識到自由派議題的無能和去政治化本質,並開始傾向[也是由精英操縱的]民粹主義,以一個外來的敵人取代社會內部的「深層次矛盾」,結果保皇政客及大財團不但可以利用多元文化作幌子,更弔詭地成為民眾必須拉攏的結盟對象。[3]




[1]: 葉蔭聰<誰的包容與尊重?———歪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共融」短片>
http://www.inmediahk.net/node/55691
[2]: 「衝突」 是可以化解、「談判」和妥協的,它只需要管理而不需要政治。
[3] 「齊澤克反對這種多元文化主義,鼓吹一種具有激情的鬥爭與結盟,勸自由派知識分子不要空想一個沒有衝突的世界。他對自由派的包容不以為然,認為只是政治正確的姿態,把人的激情壓抑或轉移了,其實壓根兒沒有消滅衝突鬥爭。這些激情最終由右翼基督教民粹主義接收,自由派的理想雖高,卻無力面對衝突的世界,跟激動的民眾距離愈來愈遠,自由派的議題,反而變成被攻擊的對象,保守政客及大財團更可以用多元文化作幌子,置身事外。」 ──黃毓民<齊澤克的「反反鬧爆文化」>
[5] (「令民怨可以進入議會議程,化成合理的公共政策和行政措施,保護本土利益」──陳雲<導正民粹 政黨新路>)
[6] 齊澤克,唐健、張嘉榮譯《暴力》Violence;北京:法制出版社2012年
[8] 「借用準確的康德式術語,當我們反思自身的種族根源,我們正忙於進行一種理性的私用(private use of reason),因而受到偶然、教條的前提束縛……不是以……自由人類的身份行動」 (齊澤克《暴力》頁128)
[9] 那些批評「八十後青年」的政治行動者已經在技術和微觀層面意識到、甚至見證例如林輝和陳景輝等人如何阻礙了起義,但他們對「美點雙輝」的人格批判,卻妨礙了他們透視兩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媒體及「紅色資本」)如何透過兩人的政治-文化操作來維繫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