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Rimbaud 蘭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imbaud 蘭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六, 2月 09, 2013

巴迪歐《哲學作為「創造性重複」》+蘭波《民主》

巴迪歐《哲學作為「創造性重複」》+蘭波《民主》




譯:黃杰@齊澤克學會

(按:原文是基於講座的法文和英文版講稿共同翻譯,由於法文版講稿較為混亂、也流傳很多版本,而巴迪歐亦後來在其出版的英文稿——Bosteels翻譯 ——當中作出了一定的修改,我嘗試融合兩者來得出我認為最理想的版本。文中的分段與標題為譯者本人加插,講稿中並沒有這些明確的分段。最底的影片是蘭波的 電影傳記。)


<一、哲學的條件>


我應以針對我的其中一位師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路易‧阿爾都塞——作開始。對於阿爾都塞來說,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是由兩場革命所組成:兩場重大的知性的事件。第一場是科學的事件,那就是馬克思所創造的歷史的科學,而它的名字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第二場事件的性質是哲學的,而它就是馬克思等人所創造的新哲學趨勢,那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我們可以說,這個新哲學是被召來釐清並協助一門新科學(歷史的科學)的誕生。像這樣,柏拉圖的哲學是被數學的啟始所召來,康德的哲學被牛頓物理學所召來。這一切當中並沒有甚麼特別地困難,但是在這個框架之下,我就可以對哲學的未來的發展提出一些概念。

我們可以開始考慮到一個現實,就是哲學的未來並不主要地取決於其自身或其歷史,卻是取決於其他領域中的新事實,而這些新事實並不立即具備其哲學的性 質,也就是說:科學在其形式上的嚴謹性並不立即自明地富有其哲學含義。但是,哲學也不能脫離科學對於概念的嚴謹性,特別地,哲學是取決於科學領域中的事 實:例如,柏拉圖、笛卡兒、萊布尼茨所運用到的數學;康德、懷特黑德、波普爾所運用到的物理學; 黑格爾或馬克思所運用到的歷史的科學;尼采、柏格森、德勒茲所運用到的生物學。